暖气片的片数是如何计算的?

暖气片的片数计算需要结合房间的热负荷需求和单片暖气片的散热量,核心逻辑是通过计算房间所需总热量,再除以单片暖气片的散热量,得出所需片数。以下是鑫盛强散热器小编总结详细步骤和影响因素:

一、计算房间的总热负荷(总散热量需求)

热负荷是指房间在单位时间内为了维持设定温度所需的热量,单位为 瓦特(W)。

1. 基础公式:面积法估算

总热负荷(W)= 房间面积(㎡)× 单位面积热负荷指标(W/㎡)

单位面积热负荷指标参考值:

普通住宅(保温中等,非顶层 / 边户):80~100 W/㎡

保温较差(老旧房屋、北向、顶层 / 边户):100~120 W/㎡

保温优秀(新房、朝南、中间户):60~80 W/㎡(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举例:

一间 12㎡ 的卧室,保温中等,非边户,按 100 W/㎡ 计算:

总热负荷 = 12 × 100 = 1200 W

2. 修正因素:调整总热负荷

如果房间有以下特殊情况,需在基础值上增加热负荷:

层高超过 3 米:每增加 0.5 米,总热负荷增加 10%~15%(空间越大,散热面积越大)。

大面积落地窗 / 飘窗:每 1㎡窗户增加 20~30 W(玻璃保温性差,散热快)。

开放式厨房 / 连通客厅:按实际连通面积的 1.2~1.5 倍计算(空间通透,需更高热量)。

051092c858e601e8e8712b26e3b391cd.jpg

二、确定单片暖气片的散热量

每款暖气片的散热量由厂家测试得出,通常标注在产品参数中,单位为 W / 片。

1. 影响散热量的因素

材质:铜铝复合>钢制>铸铁(铜铝复合散热效率最高)。

高度:同一型号中,高度越高,单片散热量越高(如 100cm 高的暖气片散热量>60cm 高)。

安装方式:明装散热量>暗装(暗装可能被家具或装饰遮挡,影响空气对流)。

示例:

某品牌钢制暖气片,高度 60cm,单片散热量为 130 W / 片。

同品牌同材质,高度 100cm,单片散热量可能达 180 W / 片。

三、计算暖气片片数

公式:

片数 = 总热负荷(W)÷ 单片散热量(W / 片)

(结果需向上取整,确保热量充足,避免因计算误差导致制热不足)

举例说明:

场景:

房间面积 12㎡,总热负荷 1200 W。

选择单片散热量 130 W 的 60cm 高钢制暖气片。

计算:

片数 = 1200 ÷ 130 ≈ 9.23 片 → 向上取整为 10 片。

四、特殊场景的片数调整

1. 卫生间 / 厨房

因湿度大、需快速升温,建议增加 10%~20% 片数。

例:5㎡卫生间,按 120 W/㎡计算,总热负荷 600 W,选单片 100 W 的暖气片,需 600÷100=6 片 → 实际选 7 片。

2. 独立采暖系统(壁挂炉)

系统水温可能低于集中供暖(如壁挂炉出水温度常为 60~80℃,集中供暖可达 80~95℃),散热量会降低约 10%~15%,需增加片数。

例:计算结果为 10 片,独立采暖系统可选 11~12 片。

3. 老旧小区 / 水质差

若选择铸铁暖气片,因散热效率低(约为钢制的 60%~70%),需按钢制片数 ÷0.7计算。

例:钢制需 10 片,铸铁则需 10÷0.7≈14.3 片 → 选 15 片。

五、注意事项:避免计算误区

不盲目追求片数:片数过多会导致房间过热,浪费能源;过少则制热不足。

参考水温条件:

集中供暖(高温水,80℃以上):按厂家标注的标准散热量计算。

低温供暖(如地暖改暖气片):需选择低温高效型暖气片(如铜铝复合),或增加片数。

结合安装位置:

窗台下方安装:优先选矮柱型,通过热空气上升加热窗户冷空气,需适当增加片数(因靠近冷源)。

墙面中部安装:可选中高型,利用垂直散热覆盖更大空间。

六、快速查询工具与专业建议

厂家选型表:部分品牌提供《暖气片选型对照表》,输入面积和户型即可查询推荐片数。

专业测量:联系供暖公司上门检测房屋保温、朝向、管道压力等,通过热成像仪精准计算热负荷。

避免 DIY:复杂户型(如跃层、loft)或老旧房屋改造,鑫盛强散热器小编建议由工程师设计系统,避免因管道布局不合理影响散热效果。

通过以上步骤,可科学估算暖气片片数,兼顾取暖效果与节能性。如有疑问,优先咨询品牌售后或专业安装团队。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电话
  • 分类